跨境论坛 - 跨境电商学习交流平台,发布最新最及时的跨境电商资讯及行业头条,分享海外电商平台招商政策,店铺运营经验,跨境实用工具资源以及跨境第三方业务合作信息。
查看: 3222|回复: 4

什么产品适合做外贸B2C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 10: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PayPal-商务顾问 于 2014-1-2 10:37 编辑

什么产品适合外贸b2c 这种模式,这是一个很早就在谈论的话题。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品进入外贸b2c 的领域,这也让更多的外贸朋友产生了迷惑。大家都在追究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企业是适合外贸b2c 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收集了很多资料,了解了很多人的看法,所以本文我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到底什么产品适合做外贸b2c。


   之前遇到过很多客户,可以说他们的产品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婚纱、有的鞋子、有的电子产品、有的假发、有的礼品饰品等几乎包罗万象,那么这些产品可以做外贸b2c,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

(1)商品单价不会太低—价格适中,50到500元之间,没有高到让海外客户电话确认的地步。这样一来,价格外国消费者可以接受,国内卖家又有利可赚,双方都可以达到自己目标要求

(2)体积总量相对较小—产品的体积总量要合适,便于国际物流,降低双方的运输成本

(3)产品销售及产品售后不复杂—产品的销售过程和产品的售后服务不能太复杂,否则会陷入软增长

(4)单件产品的是容易损耗的—单件产品易损耗,而且整体的产品线可以让海外消费者形成持续的消费,这样更有利于外贸b2c 的开展

(5)损耗低—这个损耗和第四点的损耗不是一个意思,这里是说由于产品本身的一些环节会产生的损耗,比如物流、比如保质期等,更换周期短一点

(6)不是标准化产品—非标准化的产品一般带有个性色彩,凸显张扬的是自我个性。比如个性饰品、特色箱包、定制礼服等目前基本上符合以上几条或者其中几条的产品大多数都进入了外贸b2c 的行列,因为b2c 的一些优势是他们可以利用的。比如小众、长尾、细分的市场带来的广阔前景;b2c 更加贴近终端消费者的需求;b2c 的客户更具有粘性;b2c 砍掉了以往繁琐的利润争夺化解,汇报更丰厚了。这些都是b2c 模式给以外贸商家的诱惑,所以无论什么产品的朋友现在都想进入外贸b2c 大展身手。

   但是目前从国内的b2c 形势来看,服装是最适合做网购的,其次是化妆品、3C、保健品、书籍等。但是海外消费者与国内消费者有一些不同,有些消费者是喜欢中国的特色产品、有些消费者是喜欢中国产品的价格、有些消费者是喜欢中国制造的产品,所以对于外贸b2c 来讲,它的产品的选择与国内可能会有一点不同,那么对于开拓外贸b2c 市场的朋友来说产品的选择是不是又广泛一点呢?


   个人目前推荐的产品有:假发、情趣用品、3C产品、汽配产品、婚纱(必须有自己的独立摄影)、游戏币、服装、电子烟等等!


PS:在外贸B2C过程中,老外很喜欢用PayPal付款方式,原因是PayPal有信用方面的保证,且PayPal买家保护制度比较完善,但是不利于做仿牌的商家,做仿牌的商家一定要严格按照PayPal外贸安全销售技巧进行操作,以免钱货两空的情况发生。如果有意向使用PayPal的商家,可以事先联系一个专业顾问来协助自己更好更安全的使用!

发表于 2014-1-2 10: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GOOD SHARE  THX
 楼主| 发表于 2014-1-2 10: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服装店里的三大营销感悟

一直认为自己是了解营销的,也常被邀请去行业的营销探讨会担任主讲嘉宾,前几日闲来无事,遂去朋友的小服装店里叨扰,短短两日,却让我在这个10余平米的不起眼的小店里,发现了许多令我汗颜的营销道理,而这些小生意的营销道理,竟然是如此的浅显,却又如此的实用。


  1、成本、竞争与利润

  进货时,朋友看上一款服装,单价发价60元,正准备成交,一个熟人告诉说,在某处该款的服装发价50元,于是在奔波了40分钟后,朋友疲惫的买下了一批50元的此款式衣服,除去路费、车费,每件衣服也不过省了几元钱。



  分析:

  在该行业里,每件衣服进店,店主一般会加价50%左右。如果按照单件进价60元计算,那么每件朋友要卖90元,毛利润是30元;如果进价是50元,那么每件衣服可卖75元,毛利润是25元,减少了5元的利润,但这反而就成了朋友的优势。



  第一种情况:如果别人的同系列服装卖90元,朋友也可以卖90元,那么毛利润可以达到40元,朋友的利润处于最高点;

  第二种情况:如果别人看到朋友卖75元,也调整价格到75元,朋友的毛利润是25元,而别人的毛利润是15元,朋友的利润依然在最高点;

  第三种情况:如果该款服装销售顺畅,别人为了成本问题而坚持卖90元,朋友卖75元,那么朋友的单件成交价格比别人少15元,看似朋友的利润点降低,但是由于质量、款式一样,可比性极强,所以朋友的成交量会超越别人,按照1:1.5的成交值计算,朋友的利润点依然最高,而且一般情况下,朋友的价格低的时候,别的店主无法坚持高价格,那样会滞销的,所以只能被朋友牵着走,销售返回到第二种情况;

  第四种情况,如果这系列款式滞销的话,朋友可以以55元的价格清仓,而其他店主却要以65元价格清仓,朋友的损失依然是最低的。



  营销感悟:

  如今许多的大企业为了销售产品挥金如土,虽然也计算成本与利润的关系,但是有几个能严谨如斯?“成本节约就是增加利润”的话,营销人士耳熟能详,却多是停留在口号阶段。“积硅步可达千里”,如果真能在坚持产品质量情况下严把成本关,企业的利润如何能不上升?

  当然,以次充好的所谓“压缩成本”是例外,自有法律的制裁。



  2、定位与销售

  朋友店里的各款式衣服比例很有意思,适合年轻女孩的个性服装约有35%,其余的多是既适合年轻女性,也适合中年妇女的中性服装。而隔壁的服装店都是个性鲜明、定位清晰的,但是上客量却不如朋友这里。


  分析:

  纯个性服装,一般定位比较死,就只是针对某一类人群,假设该类人群占实际购买总人群的25%,那就意味着将丧失另外的75%的客户,而这25%的人群还被有其他店分流走的,所以成交量较小一些。



  如果店里全部是适合各年龄段的女性的服装,那么又会失去太没有个性,被其他个性突出的店分流客户,胡子眉毛一把抓,反而什么都抓不到。



  25%的个性服装加75%的共性服装,使得的年轻女性和各年龄段的女性的光顾率都能得到保证,而且因为有年轻女性的存在,不少30岁左右的女性会尾随而来,购买或者个性或者大众的服装。而这些客流量的保证就是成交量的前提。


      假设各店的成交比例均为20%,那么其他店每天的客流量为100人,可销售20件服装;朋友店每天的客流量为150人,则成交量可为30件,朋友的店每日赢利最高;



  假设各店每天的人流量相当,均为100人,各种服装销售量均为20件,那么个性鲜明的店每天可销售服装为20件,朋友的店却可以销售40件,依然是朋友的店每日赢利最高。



  营销感悟:

  对于产品的定位,不论是打主题分明牌还是定位模糊牌,都是为了提高潜在客户的购买率,提升销量。但是无论是定位的清晰或者模糊,都要明确一点,那就是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否则销售人群定位的窄了,会丧失一些潜在购买者;定位过于宽泛了,又会被鲜明定位的产品抢走消费者。这之间的中庸,实在是耐人寻味的。



  3、消费者心理

  在顾客上门以后,朋友有时招呼销售员上前介绍服装、帮助选择,有时则用眼色制止销售员上前服务,有时自己上前嘘寒问暖,真是左右逢源。



  分析:

  一般在商店里的有两种人,或者购物,或者闲逛,那么就要去观察,仅仅是闲逛的人,就不需要上前去询问,只需要静静的看着就可以的,如果去絮絮叨叨试图说服其购买,那么给这部分人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以后再次来光顾的几率就会降低;那些是来购买衣服的的人也分为喜欢服务人员参谋建议和不喜欢自己挑选的,所服务人员就需要随时观察,发现有顾客看自己,就立刻上前解答问题,在此过程中分析判断,该顾客是否还需要自己继续参谋,这样体贴的服务,回头客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



  营销感悟:

  消费者心理的研究是一门学问,平常营销人员会针对消费者制定各种策略,以达到吸引消费者、促成销售的目的。这原本是正确的,但是这种“教条”的方案本身就可能导致方案的失效,因为忽视了消费者的不确定性和人的不稳定性,但是如果放权给市场一线人员,又可能会造成某些新的弊端。



  短短几天的时间,发生在朋友店里的许多现象都引起了我的思考,推翻了以前我的营销观,也带给我许多的思考,小生意里存在的许多营销道理,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假设各店的成交比例均为20%,那么其他店每天的客流量为100人,可销售20件服装;朋友店每天的客流量为150人,则成交量可为30件,朋友的店每日赢利最高;



  假设各店每天的人流量相当,均为100人,各种服装销售量均为20件,那么个性鲜明的店每天可销售服装为20件,朋友的店却可以销售40件,依然是朋友的店每日赢利最高。



  营销感悟:

  对于产品的定位,不论是打主题分明牌还是定位模糊牌,都是为了提高潜在客户的购买率,提升销量。但是无论是定位的清晰或者模糊,都要明确一点,那就是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否则销售人群定位的窄了,会丧失一些潜在购买者;定位过于宽泛了,又会被鲜明定位的产品抢走消费者。这之间的中庸,实在是耐人寻味的。



  3、消费者心理

  在顾客上门以后,朋友有时招呼销售员上前介绍服装、帮助选择,有时则用眼色制止销售员上前服务,有时自己上前嘘寒问暖,真是左右逢源。



  分析:

  一般在商店里的有两种人,或者购物,或者闲逛,那么就要去观察,仅仅是闲逛的人,就不需要上前去询问,只需要静静的看着就可以的,如果去絮絮叨叨试图说服其购买,那么给这部分人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以后再次来光顾的几率就会降低;那些是来购买衣服的的人也分为喜欢服务人员参谋建议和不喜欢自己挑选的,所服务人员就需要随时观察,发现有顾客看自己,就立刻上前解答问题,在此过程中分析判断,该顾客是否还需要自己继续参谋,这样体贴的服务,回头客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



  营销感悟:

  消费者心理的研究是一门学问,平常营销人员会针对消费者制定各种策略,以达到吸引消费者、促成销售的目的。这原本是正确的,但是这种“教条”的方案本身就可能导致方案的失效,因为忽视了消费者的不确定性和人的不稳定性,但是如果放权给市场一线人员,又可能会造成某些新的弊端。



  短短几天的时间,发生在朋友店里的许多现象都引起了我的思考,推翻了以前我的营销观,也带给我许多的思考,小生意里存在的许多营销道理,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发表于 2014-2-14 11: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期性的消耗品比较好。3C配件产品不错噢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11: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3C产品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发布政策|跨境外贸论坛

GMT+8, 2025-5-10 08:36 , Processed in 0.036780 second(s), 21 queries .

跨境外贸论坛 - 跨境电商学习交流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