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雨果网
雨果网从欧洲媒体近日报道中了解到,美版“知乎”Quora上有人提问:“为什么中国没有能力生产高质量产品?”曾为甲骨文公司业务发展高级副总裁、xqiz.it现任首席执行官Cameron Purdy对此做了回答,雨果网截取进行编译。
Cameron Purdy写道:现在可以说中国非常有能力生产高质量产品。
他说,此问题包含一个假设,而这个假设是错误的。题主假设中国制造劣质产品是因为中国不能制造高质量产品,但事实是,中国制造劣质产品是因为制造商获得的酬劳比较低,只能这么制造。也就是,比方说美国公司的采购明确要求中国的合作制造商节约成本,即使国外公司知道这样制造的产品质量会更低,但这样利润会更高。
为了理解这一现象,消费者首先需要知道中国有多少产能过剩,中国政府不公开此类信息,但我们知道中国的制造业产能远远高出很多,钢材生产就是最好的例子,因此中国的生产能力是可以制造出高质产品的。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制造”为何质量低下?
大部分外国人看到的中国制造产品是合同制造,即当一家公司需要特殊规格产品时,它会放出项目让中国制造商竞标,投标公司会选择一家(或是更多家)竞标的制造商来制造需要的产品,竞标公司制造便会获得酬劳。
以美国公司为例,美国公司董事会和股东主要通过利润增长来衡量企业运营能力。他们要求公司内每个部门缩减成本,增加营收,其中一个部门是采购,它负责选择竞标中国制造商。当采购人员拿到竞标人清单时,如果竞标的价格并没有比去年的竞标价格低,他们会怎么做?
美国公司想让销售额上升,成本下降,因此采购部门就被要求成本要从每件0.93美元下降到0.89美元。同时,制造商表示他们希望美国公司支付酬劳从去年的每件0.93美元上升到0.95美元,因此肯定要有取舍。于是就有了“逐底竞争”的概念,越低端的产品越有吸引力。
消费者可以在商店里以20美元的价格买到产品,但如果有竞争对手以18美元的价格提供类似产品,那消费者可能会转而购买竞争对手的产品。
不过,消费者支付的产品价格和制造成本没有任何关系。消费者在美国购买了20美元的产品,制造成本可能低于1美元,也就是说,制造商竞标以低于1美元的价格制造产品,而且这个价格成本也足够让制造商盈利。即使是超级复杂又昂贵的产品,像IPhone,制造成本可能低于100美元。
这些制造商很聪明,非常聪明,他们对这个“游戏”非常熟悉,因为他们就靠这个存活。首先这些制造商会给卖家一个更便宜的选择以赢得投标,之后他们会找出缩减成本的方法,也就是他们会创造性地寻找其他方式来操作,即不会给采购带来大麻烦,也能让成本降低。
好的一面是中国非常有能力制造高质量产品,坏的一面是中国生产劣质产品是消费者想要便宜产品和美国公司试图让成本降低几百万美元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中国制造,无所不在。接下来雨果菌带你们长长见识,看看代表“中国制造”最高水平的这些高科技。
从可以上天的运载火箭到驰骋海洋的航母工程,从绿色低碳到智能制造,从一枚芯片到一片药剂,我们从这份获奖榜单中洞察到大国工业中的创新与匠心、精神与情怀。
日前,中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工业大奖发布了第四届获奖企业和项目,13家企业、9个项目获得这一工业领域“奥斯卡”奖,这也代表了“中国制造”目前的最高水平。
新能源开发世界性难题的“中国方案”
全世界都在想方设法开拓新能源,但新能源大规模集中开发难以控制、调度是世界性难题。
国家电网公司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是世界首个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于一体,综合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创新工程,为解决世界性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国高铁“第一速度”的国产齿轮突破
中国高铁被誉为“世界第一速度”。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要求齿轮传动系统轻量化,克服温度的升高。以往,为国内高铁动车配套的齿轮传动系统,全部被德国和日本公司垄断。
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的“高铁列车高可靠性齿轮传动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在这方面的突破,实现了中国高铁列车齿轮传动系统的全面自主研制,替代进口产品,占领了世界高铁技术的制高点。
“生命禁区”罗布泊崛起世界钾肥生产航母
在“生命禁区”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这需要怎样的艰难与勇气?
罗布泊腹地,座落着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20万吨硫酸钾生产基地,基地的建成让原本钾资源严重匮乏的中国,成为国际钾肥市场的价格洼地,中国农民用上了世界上最便宜的钾肥。
小小药片中的中国创新实力
一粒小小的药片,让全世界感受到中国的创新实力。
盐酸埃克替尼(凯美纳)是贝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历时十年自主研发的我国首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是第一个在疗效与安全性上都超过进口药的国产药。凯美纳成功打破了国外进口药的垄断,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国际顶尖的医学杂志《柳叶刀肿瘤学》上第一次刊登中国创制新药的临床研究论文,国际上将该药的诞生称为是“中国抗癌药研究的新纪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