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着也是闲着,生意又难做,好容易逮着个客户,哪能轻易让他跑掉?很多外贸新手在刚入行时,就想着能够多点接触客户,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实操水平,最关键就是要让客户下订单,获得好业绩。那么,应该怎样做呢?阿连小编就详细地为你讲解一下如何才能够获取客户的订单。
首先肯定要报价。报价的尺度可根据客户询盘的情况来判断,常规产品价位中等,新品略偏上。
初次接触的客户,最好不要用quote这样正规的词来报价,轻描淡写的price足矣,甚至不出现price字样亦可。
一.一定要留个尾巴来“钓”客户
首先,给客户一个关于价格的概念,以及关于产品的基本情况,让客户强烈感觉到跟你接触,无论是否成交都能够了解产品信息,值得联系。其次,在你对客户心理价位不了解的情况下,报价的同时给客户留下讨价还价的兴趣和空间。
总之,初次与客户打交道,成交是第二位,细水长流,设法激起客户保持联系的欲望才是最主要的。
主要做法如下:
1.规定一个最低订货量(作为以后讨价还价的筹码之一)。
2.最重要的是后面要补充说明“上述价格为参考,可根据订货量、交货时间和付款方式的不同,价格会有很大的区别——有时甚至会有高达10%的折扣”等等。
3.除报价外,尽可能在回信中附上一些关于产品的资料,比如包装情况、集装箱情况、产品图片等等。
二.“低价留尾”与“高价留尾”法
不能坐着干等客户表示其意向明确,要设法引客户说出他的目的。比如,泛泛地报个FOB价之后,告诉客户“请告知您所需要的目的港,我很乐于折算一个CNF 价格给您做参考”,又或“请告知您可能的定购量和交货时间,我看看是否能给您一个好价格或折扣”。等到客户把这些资料给你之后,你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拿着去向老板请示了。
“低价留尾”,就是报个低价,但规定一个比较大的起订量,甚至大大高于你所估计的客户可能的订购量也没有关系,关键是用低价钩起客户兴趣,又为将来的涨价提供依据—订量不够当然要贵一点啦。
“高价留尾”,就是报高价后,故意规定一个小的订货量(估计客户不难达到的量),并许诺如果超过此量,价格会有折扣。此外,如前面说的,表示根据付款方式的不同,可给与较大优惠等。
至于用低价法还是高价法,视客户的情形而定,或者说根据你的“感觉”。不过一般说来,你可以先在网上查一下客户的情况,如果发现客户有大规模的网站和分支机构,或者在网上大肆散布求购信息,这样的客户最好用低价法。因为你会有很多竞争者,刚开始价格一高,客户理都不理睬你。反之,对那些不熟行的中间商,可以用高价法,并且在往来信函中主动介绍“内行”的产品技术情况。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一目了然的分辨出新手和老手对待问题的不同做法:新手单纯传话,而老手则动脑筋设计方案给客户及老板参考,促进交易。
另外,当你在遇到具体操作之时,请注意几点:
1.“价”多半要跟“量大”、“预付款多”、“余款及时安全”、“交货期长”等等条件捆绑。注意:为什么“交货期长”是个便利条件呢?因为这样可以从容安排,作为填补生产空档之用,此外还可以选择运费较低廉的时候交货,或拼顺路的货,大大节约成本。
2.多与客户交流,了解客户的真实想法。比如客户还价太低的时候,可侧面了解一下原因,是客户不懂行,不会核算,还是你的竞争对手使坏扰乱市场,从而有针对性地处理。
3.商业情报的收集多多益善。曾见过一个悲惨案例:一个赫赫有名的大买家询盘,新手外贸人却居然不知道对方来头,老板也不知详情而没有足够重视。结果因贪图一点利润而错失了进入这个大买家供货体系的机会。须知,对于很多大买家而言,能进入他们的“体系”非常有价值,一旦与他们有过良好的交易记录,以后的路子就顺多了。而这些大买家轻易不询盘的,很多时候只是在急着补货的时候才偶尔外发,对新厂而言机会难得。
以上所述是比较复杂的分析,而对于产品比较单一的外贸人,除了对产品的货期、数量外,与询价者最应该更多交流的应该是工艺、质量要求、价值体现要求。以技术的充分了解来与对方对话,了解对方确实想要的是什么档次的产品,对症下药,报价与对方就能够达成交流,让对方觉得你的专业,感到你的可信,那么成不成功,就看你现在生产的售价是否与对方吻合了。
一般来说,与人交谈,要达成有效果的最佳报价技巧就是要让对方对你感到可信,只有让对方感到可信,那么,你报什么价格,他们都不会有什么意见,他们只会征询你的意见,然后听你的话去购买他们想要的产品。
如果你能够真正的做到以上几点内容,获得客户订单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在与客户接触的过程中,我们都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解决问题,经历了不同的情况,你就能够沉着应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