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的一篇个人心得,感觉很有用!
做为一名机床附件类产品的销售来说,每天报价几十次是很平常的事。但报价背后的故事,却平常中带着不平常的结果。 这一阵子在报价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湖北的孙经理和江苏的刘经理。这两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几乎每天都会到我们商铺里转转,然后通过QQ与我询价,少则一种产品,多则五六种产品。每次报价过后,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下线。通过网站区域分析和关键词分析,我觉得他们俩是同行的可能性较大。虽然如此,但并没有说破。 就在昨天,孙经理首先捅破了“窗户纸”,他说他和我是同行,我说我早就知道了,并给他发了一幅区域截图,上面显示同行性极高。我的回答出乎他的意料,也许他一直觉得把我蒙在鼓里,并且还享受那种感觉。 我对他说,我之所以一直不厌其烦的给他报价,是因为我想交他这个朋友,虽说大家是同行,但同行不一定就是冤家,冤家也不一定就是同行。我们两家可以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岂不是更好?这是我的真心话,相信他能听得出来,要不然也不会在我说完这话以后立马下了一批数控机床塑料拖链的订单,并且还直接把货款打到了卡上。 我始终同意职场上流行的那句话:十几岁拼智力,二十几岁拼体力,三十几岁拼专业,四十几岁拼人脉。然而要知道,四十岁的人脉,要靠从二三十岁开始积累。 很多人会想:自己凭什么要别人来认识自己呢?还是等到自己有一些工作业绩,成为独当一面的“专家”,这时再拓展“人脉”更方便些。其实不然,每个人都有着别人不能替代的价值,对他人来讲,就是具有“可交往性”。如果一个人有专长、有业绩,这是一种可以为别人服务的价值,而一个人年轻、有潜质、有劲,更是一种珍贵的价值。 我觉得越年青的时候结交下的朋友,越是自己一生的珍贵财富。20岁时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网,与30、40岁时建立起的人际关系网,有着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说,20多岁的年轻人,一般不会太计较名利和得失,更容易真诚地与人交往,也更容易结交下“铁哥们”。做人脉,开始得越早,越排除了利害关系,可以以一颗纯洁的心去结交朋友,形成的人际关系真实可信。不仅如此,这时形成的人际关系结实牢固,可以维持很长时间,因为它能够勾起你记忆深处最纯情也最不愿被破坏的那段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