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国内的出口供应商面临的挑战有三点:首先是中国的成本在上升;其次就是传统的欧美市场需求疲软;还有新兴市场的竞争在加剧,在拉美、东南亚以及中东国家比较明显。
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中国对成本变动、欧美市场、新兴市场竞争的敏感度那么高?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大部分出口企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成为跨国企业的OEM厂,或者因为核心技术缺乏而处于产业链的下游环节。越是处于价值链低端,对外界因素的变动就越敏感。为此,有人形象的描述,只要欧美市场一打喷嚏,国内出口供应商就要大病一场。
对于外需市场疲软以及新兴市场竞争的情况,对出口供应商的影响具有外部不可控性。而成本上升对出口供应商会产生什么影响?从出口供应商的角度来看,会导致一部分企业不得不离开市场,出口竞争力下降,对世界市场的占有率下降等等。
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尤其是从买家的角度分析,中国制造成本上升是一件好事,因为成本上升会让这些供应商思考怎么提升效率。为什么这么说呢?
十年前的出口供应商只要有质量过硬的产品,就不愁有市场,只管做生意发大财,绝对没有当前的外贸出口那么“复杂”,不必急于创新研发,不必进行品牌打造,不必进行海外营销。许多企业主潜意识中会有“既有金山在手,何必再去披荆斩棘,积极开拓?”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来形容是不为过的。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本就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出口企业,若要想存活的话就要成为更加专业的供应商,提升竞争力。而此时成本的上升会让企业主们思考如何提升效率,必须要把成本降下来,把质量提上去,并积累研发设计能力。在此基础上建设品牌影响力,并推广到海外市场。
成本高企也迫使更多的企业借助信息化的力量。国际市场的各种不利因素日益深化,促使出口供应商们开始逃离仅具备信息功能的第一代电子商务平台,转而依靠第三方在线跨境交易电子商务平台,以实现市场与生产之间的无障碍信息交换,低成本获得市场需求信息而生成订单,低成本获取后续的物流、通关、金融等服务。今后,出口供应商们对这些跨境电子商务服务的需求将成为企业标配,这是企业减少供应链成本的最佳选择。
企业在生产制造、研发设计、品牌打造、海外营销的努力,加上标准化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供应商们才能更加有效的解决自身的生存危机,也提升了对欧美市场的话语权,保持对新兴市场的竞争优势。
总的来说,制造成本上升对国内供应商的短期影响可谓阵阵痛楚,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优胜劣汰,相当数量的企业会倒下,而经过国际市场的残酷竞争而存活下来的供应商,结合由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企业而共同构建的商业生态体系,才能够渐进式的推动出口转型升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