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有个现在居住在山东的德国客户,联系到我们公司,说要来看厂,说来惭愧,做外贸2年多了,接待客户的经验还是少的可怜,加之刚来公司不久,也希望能抓住这次机会,为自己的第二份工作开个好头。话不多说,想把自己接待客户的始终记录下来,权当是抛砖引玉,给还是新手的兄弟姐妹们一点点参考的经验,也想通过这次回忆,让自己总结得与失,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
其实当时对客户报的希望并不是太大,感觉心里没底,感觉工厂的问题还是很多的,要知道德国人一向严谨,验厂的程序也一向要求非常的高。在这个德国客户之前呢,也有个日本人来我们工厂参观过,这个日本人是个中国通,一辈子一直在做这一个行业,在中国也呆了25年之久了,除了日本人的严谨之外,还带了一些中国人的世故圆滑。在参观了我们工厂之后,办公室谈的时候,他说的话,至今记得非常清楚,第一句就是“你们做不了”,“你们的产品,太垃圾了”,“如果工厂分A,B,C,D四个等级的话,你们只能算个C”,但是,日本客户在谈起产品的时候,说了两句话,还是让我非常赞同,第一,好的产品是控制出来的,尤其是对于我们这种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做的不好,最后的产品肯定是不好的。第二,要把自己的产品当做钱,产品就是Money,你既然不会把钱扔在地上,也不应该把产品随意放置。日本人还提到一点,他其实并不是要特别好的产品,但是产品的一致性是必须的,也就是说,你做出来的产品,不能有的坏,有的好,一致就可以了,顺便说一下,我们是铸造行业的,可能跟别的行业不太一样。
开头提过,之前接待客户的经验很少,第一次接待客户验厂,是一个澳大利亚的客户,现在回头看看的话,实在是太失败,当时主观能动性太差,好多东西都没有准备,也没有想着准备,话说要想进步,就不能在同一件事情上犯一样的错误。下面重点说一下我的准备工作,能给大家提供一点帮助的话,最好不过了,如果有什么不足,也希望大家提出来,共同进步。
在和客户确定要看厂之后,我有4天的时间需要准备。其实还是很紧张的,第一,我来工厂1个多月,对产品流程,还不是太熟悉,更不用说,让我操持一口英语来跟客户介绍了。第二就是,我的英语口语不怎么好,要是邮件还有MSN,skype聊天,聊天说地,是没什么问题的,况且还有一定的时间来考虑,但是,要用嘴表达的话,还是有点困难,更要命的是,客户是一个人来,不带翻译!
心里即使再没底,有希望,还是要争取的,只要来看厂,就有希望,比不来的好,冷静下来好好的想了想之后,把自己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条条的罗列出来,开始一步一步准备。
第一:工厂的技术条件有限,指望这几天的时间内有大的改变是不可能的,但是,整洁,卫生是可以做到的,工人们穿着统一,也是必须的,整理车间,这些事情,跟老板说一下,其实老板比我还重视,提前几天就准备的差不多了,粉刷,工具整齐摆放,都做的不错。
第二:专业知识不过关怎么办。这个问题,是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其实,按说进公司1个多月了,产品流程还不熟悉,是很不应该的,虽然每一步流程能说出来,但是,怎么用英文来表达,这个也是个问题。我一直深信,只有你了解你的产品,对你的产品有足够的信心,才能有足够的气场镇住你的客户,没人愿意和一个不专业的人打交道的。
之前说了,因为是德国客人,他说要带一些产品和图纸过来,为了防止到时候图纸一看三不知,跟客户先把图纸要过来是必须的,这个后来看起来,还是很明智的,因为图纸都是德语的,先翻译成英语,然后打印了三份,第一份我用英文做了标注,这个是留着开车去接客户的时候准备的。第二份,翻译成中文,是给老板,还有技术经理看的,到时候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很方便的交流。第三份呢,是准备好,放在会谈的那个桌子上,万一客户要用到怎么办呢。
了解客户从哪里来,知道客户的喜好是必须的,比如说吃饭,喝酒,到时候喝茶还是咖啡,吃什么样的食物,客户有没有什么样的禁忌,吃不吃甜,吃不吃辣,吃饭是用筷子还是刀、叉,这些最好还是做到心里有谱最好,一般只要你开口,客户是绝对不吝赐教的。还有一点就是,确认好客户的行程时间,比如说他是几点出发,几点到,然后接客户到工厂的时间又是多少,几点送客户回去,避免耽误客户的航班,这些都是要事先准备好的。
然后就是专业知识的准备了,那几天,我是有空就去车间转悠,一个流程一个流程的看,主要干什么,一般会有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多问一点,起码心里有底。我们工厂是铸造厂,大部分产品都是以客户的图纸为主,并不是标准件,要想把那些产品的名字说出来,这个是很费脑筋的,我们的样册也做的不是很好,上面只有产品图片,没有名字,问同事吧,得到的回答却是一串的数字代号。原来是做的产品太多,奇形怪状,一般都是用代号来表示产品的,并不是用名字来代表。只好在网上疯狂的查资料,查同行的网站,目录,看看那些产品具体叫什么,然后在样册上一个一个标记出来,还有产品流程用英语怎么表达,检测仪器怎么用英语说,还有客户给的图纸上,涉及到的工艺用英语怎么说,这些我都做了备忘,一个一个解决。千万不要觉得事情太多,就头大,不知道怎么办好,那就一件一件的做吧,剥茧抽丝,慢慢就理清头绪了,比较喜欢利物浦历史上的一位名宿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带球到了禁区,不知道是该射门还是该传球的时候,那就先把球射进去再说好了,颇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当以上的问题,不再是问题的时候,那就要进入实战准备阶段了。我开始考虑,去接客户的时候,几点去,带什么去,几个人去,客户是几个人来,一辆车够不够,还有一点不要忘记的就是,客户带的行李多不多,如果多的话,一辆车可能是不够的,当然了,我的客户是一个人来的,一辆足够了。然后,接到客户以后,怎么说,怎么交谈,回来的车上,怎么交谈,到了工厂的时候,怎么交谈,吃饭的时候说什么,需要注意什么,这些必须要事先想好,做好备忘,以免到时候卡壳。
一、出发前的准备
在出发之前,我准备了以下东西。
1、样册。可以让客户在车上提前了解一下我们的工厂,后来发现呢,客户的准备工作也是做的相当到位,手头有打印的我们厂的资料,甚至还问到,在网上查的工厂人数和样册不一样,有没有确切的数字,等等。
2、接机牌。这个我是用一张A4纸打印了客户的名字和公司的名字,然后站在出站口举着等客户。我觉得字还是大一些比较好,能让客户一眼看出。要是觉得客户的名字太长,你可以只打印第一个名字。那天接机的时候,旁边有个接机的大哥哥,人家那牌子真敞亮,比我那一张白纸要好多了,唉,都不好意思了,人家用的木牌子,字都是彩色的,上写“安利”两个鲜艳的大字,刷的一下刺瞎了我的狗眼 。
3、名片,这个就不多说了
4、白纸和笔,这个我是有我的小九九的,如果到时候真听不懂客户说什么,可以写在纸上,听不懂,看懂还是没问题 。当然,如果客户需要记录或者比划给你看的时候,也是可以用的上的。
5、出发前的前一天,如果你有客户的手机号什么的,可以给客户发个短信,说明天见,如果天气比较冷,说一些主意保暖什么的,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6、如果晕车的话,就带一些晕车药吧,可以给客户带一些糖果,巧克力什么的,补充体力。
忘了说最重要的一点了,一定要准时,这点很重要。
二、见到客户以后
首先确认一下,是不是你要接的人,然后说一些欢迎的话,介绍一下同行的人,就可以上车了。
这里提个小插曲,我是和我的老板一起去的,老板说为了表示一下礼貌,早早就到了济南国际机场,然后想等客户吃早饭,后来客户谈起这个事的时候,就说已经吃过了,还说,如果你想和你的客户吃早餐,需要提前说好的,那他就会和你们找一个餐厅,他要一杯咖啡,你们可以吃点什么。
三、开车去工厂的路上
这个时候就需要找些话题谈了。表现出足够的诚意,让客户更多的了解你,这是个非常好的机会,多聊,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
第一句可以说:how is your trip,据说好多外国人对这句感到非常的温暖。
后面就是随便聊了,问他以前是否来过中国,对中国印象怎么样啊,谈谈他的家庭,还有他那的人怎么样。能聊的太多了,为了能找到更多的话题,你可以在客户来看厂之前的接触中多了解一下客户的喜好。我听说他喜欢羽毛球,就和他扯了半天,这招还是很管用的,他说他年纪大了,膝盖不太好,别的运动做不了,现在就喜欢打羽毛球,个子高嘛,扣球都不需要跳起来,他还说,有个人不服气,想挑战他,被他打的落花流水,5局赢了4局,到最后那人都跑不动了,后来那人要和他玩3局的,他也是欺负人家,第三局的时候,领先以后,估计让对手扳平,一直玩到34平,还是把对方拖累个半死,干脆的两个扣杀结束,客户还很夸张的做出了对方累的气喘吁吁的样子,太可爱了。。话说开了以后,一切都狠顺利了,后来又谈了很多,谈到中国的房子问题,他说,最不能理解的就是,政府可以随意拆迁平民的房子,还只能让你住70年,在德国,房子只要是你的,就回永远是你的,没有你的同意,谁也不能动你的房子。还有男女问题,他说现在人口统计,男孩子比女孩子多20%,真是不可思议,说这些人以后怎么结婚,这样会给男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带来多大的压力。还有交通的问题,总之,太多太多。说了这么多,让我之前对英语口语的顾虑少了很多,感觉德国客户说英语还是很清楚的,也不快,我这种水平的人,都能听懂95%以上,我也问他,是不是其他的德国人说英语也像你一样,他说大部分都是的,只是现在的年轻人说英语就没那么容易听懂了。而且,有时候你实在是不知道,某个词怎么表达的时候,你也可以说的模糊一点,他能明白你说的是什么,甚至你那个词说不上了的时候,他都能把那个词给你续出来,不一定非得用准确的词,但是你又不会的词来表达,用简单的词汇,把你想说的表达出来就是了。
此外,还和客户聊了了欧洲的经济形势,他说,其实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糟,人们还是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还是比我们生活的好。
只要不怯场,还是很好和客户交流的,老外也是人呐。
两个小时的路程之后,客户到了我们工厂,时间差不多是11.30分,简单的介绍寒暄以后,客户提出先看一下车间流程,然后去吃饭。
关于我们的这个客户的这次参观,我有必要和大家说一下,因为我接触的的这个客户呢,是一个设计师,他来参观工厂的目的,可能跟其他的客户目的有一点那么不一样,他来的目的呢,主要是确认工厂有生产他要的产品的能力,对于很高的细节,并没有提出太多的问题,这个跟我们以前的日本客户是不太一样的,日本客户对各个环节要求都要求非常高,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德国客户都是一样的,我们的这个客户还是比较特殊的。所以,不同的情况,还是需要特别注意的。还有一点,如果工作条件不是太好,有条件的话,可以给客户准备一套工装。
参观过程中,可以向客户简单介绍一下公司的情况,人数,机械设备,出货量等等,比较专业的问题,如果自己没有十足的把握的话,还是需要有一个技术人员陪同的,以免客户有问题的时候,能及时反馈。
然后呢,就是吃饭的问题了
之前跟客户沟通过,问他喜欢吃什么,客户说的很有意思,除了鱼之外的海鲜,有脚的都吃,比如猪牛羊,猴子等等,还说不吃蛇,因为蛇没脚 。当时的时候,他还一本正经的跟我说,不要准备酒,他们周一不喝酒,没想到后来吃饭的时候,他竟然跟我说,那是一个joke 。
说一下餐桌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1.因为我们的这个客户在中国呆了好几年了,所以,中餐,还有筷子都不是问题了,如果客人对中国的吃饭习惯不了解的话,还是需要问一下客户的,或者提前准备好刀叉。
2.最好对食谱有一定的了解,那样也好跟客户介绍,我这方面的准备没有做好,不过幸好当时酒店里有个会英语的
3.入席以后呢,先干一杯吧,欢迎客户的到来。
4.关于喝酒呢,喝酒不一定非得是青啤之类的,我当时也是问客户需要青啤么,客户说当地的就好,德国人管啤酒叫做:germany tea,而且德国啤酒的度数比我们的要高出不少,也不必担心度数太高客户喝醉的问题。至于酒量么,那就更不用说啦,客户跟我说,他们喝酒的时候,用的杯子比我们的大的多,一杯子比我们的一瓶还要多,他最多的一次,喝了22杯子 。干了第一杯以后呢,就不必一直敬酒了,德国人习惯各自喝各自的。
5.吃饭的时候呢,不要谈过多生意的事情,聊一些风土人情,客户的爱好之类的话题。
6.一定要有眼色,饮料或者茶没有了的时候,让服务员赶紧倒上。
7.客人嘴里有菜的时候,尽量不要问问题。
8.不要把盘子里的菜吃空了,看客户喜欢吃什么,就多把盘子转过去。
9.买单之前呢,一定要问客户,是否已经吃饱吃好了,在离席之前呢,最好也能干一杯。
等待更新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