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少了一半” 跨境电商从业者比以往沉默了。 除了维持618、818等电商行业一贯的促销盛会,他们几乎不太在公开场合发声。即便是公开讲话,也绝口不提价格战,促销订单量,跨境电商行业第一等过去的常用名词,取而代之的是“修炼内功”。 与国内几乎所有主流跨境电商平台都有合作的什么值得买CEO那昕日前透露,从其平台数据数据来看,新政以来,主流跨境电商订单量下降明显,预计环比下滑50%。正正电商方面则在今年6月中上旬的跨境电子商务峰会上表示,原来差不多每个月有100多票货入仓,新政后入仓数量不到5票,每天订单量也从过去的超一万单变为几千单。“很多货物在海外仓或者在途、码头堆着进不来,货补不进来的话,订单量会更少。” 这些数据与在跨境电商业务之外,主要为跨境电商行业提供海外仓库进货拣包,转运,保税仓管理,物流配送等综合服务的通通优品总经理赵武利所言一致。“目前基本上都砍了一半吧。4月8号之前,聚美一天能达到10万单左右,新政对它的影响大概持续了两个礼拜,后期升上来之后能达到现在的水平,但一天也只有6万多单。这还是做的比较好的。” 曾经被创业者视为洪水猛兽的造节狂欢也在新政面前集体失效。郑州保税仓相关人员向创业家&i黑马透露,今年包括聚美优品、小红书在内的跨境电商平台在“801大促”、“6.6周年庆”等促销活动中的活动预期都不尽人意。“往年他们预期这次活动可能要发80万单,实际上都会在80万单左右,甚至更多。但是现在给我们预期的80万单,可能发个40万单。他们自己也很诧异这种效果。” 深究这一现象的前因后果,虽然正面清单延期一年,但对跨境产品品类的影响并没有因此消失。以郑州保税仓为例,由于海外奶粉无法进入,在郑州设立保税仓的跨境电商平台奶粉销量自然受到影响。一面要配合不同关区的要求进行货品调整,同时品类不能正常扩充,导致各家平台订单量一直趋于下降状态。 正面清单风波未平,跨境电商似乎又迎来消费者不买账的漩涡之中。“说不来,可能去年跨境电商的风头过了之后,国内消费者更理性了。跨境电商最火的还是美妆、母婴几大类,并不是一窝蜂的认为境外的东西都是好的,很多东西放在那,半年也没什么交易。”赵武利称。 而投资人也并不避讳对跨境电商的态度转变。“资本市场从年初就开始变得谨慎了,对跨境电商都持观望态度。跨境电商被政策影响的太大了,所谓的红利没了,就要找新的方向,可能是正儿八经地找代理,也可能是把中国的东西拿出去,外国的东西拿进来。但确实面临很大转型,包括小红书、洋码头,都在找新的模式。”晨晖创投管理合伙人曾浩燊告诉创业家&i黑马。 创业家&i黑马根据IT桔子的数据梳理发现,与2015年同期相比,2016年跨境电商领域的融资案例除了C轮持平,Pre-A轮增长之外,天使轮、A轮和B轮都大幅下滑,其中天使轮甚至从31起下降为13起。 当然,在恶劣的资本环境下,也有达令这样的异数完成相对不错的融资金额,但据接近达令的人士向创业家&i黑马透露,投资人给达令的要求是盈利,“为了削减成本,达令的办公室搬了,人也裁了”。达令一位前员工也向创业家&i黑马证实了裁员传闻。 不过,不同于整个行业的低迷现状,跨境电商从业者们除了不再乐于抛头露面,好像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情绪起伏。 “如果说新政对所有人都有影响那就等于没影响,但是从海外商品来讲,成本确实上升了,有些产品原来适合做跨境的,现在更适合做一般贸易,有些适合做平行贸易的现在适合做跨境了,它是一种再平衡。”宝贝格子CEO张天天曾在新政后对创业家&i黑马如是表示。 但这一说法仅限于背靠大树,或者曾经颇为资本市场青睐的创业者,对于郑州自贸区的上千家跨境电商相关企业,以及其他自贸区的中小玩家而言,他们更多的表现得像一只待宰的羔羊。“作为企业来说,预判这些没意义。明年新政确定了,让怎么做,咱就怎么做。”比邻跨境创始人姜长松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