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欧洲货币市场的含义
欧洲货币市场是世界各地离岸金融市场的总体,该市场以欧洲货币为交易货币,各项交易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进行,或在货币发行国境内通过设立“国际银行业务设施”进行,是一种新型的国际金融市场。
欧洲货币(Euro-currency)又称境外货币、离岸货币(Offshore Currency),是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被存储和借贷的各种货币的总称。
1.欧洲货币市场中的“欧洲”一词不说明市场的地理范围,即欧洲货币市场并不限于欧洲各金融中心。
2.“货币市场”不说明该市场经营的业务范围,即欧洲货币市场并不仅限于货币市场业务。
3.“欧洲货币”的发行国也可以设立欧洲货币市场,如美国的“国际银行业务设施”。
二、欧洲货币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一)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是欧洲货币市场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二)东西方的冷战。
(三)英镑危机是促成欧洲美元市场形成的重要条件。
(四)西欧国家外汇管制的放松。
(五)美国政府对国内银行活动的管制。
(六)汇率的波动和金融市场的动荡。
三、欧洲货币市场的类型
(一)功能中心(Functional Center):集中了众多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从事具体的资金存贷,投、融资等业务的区域或城市。
1.一体型(内外混合型)中心(Integrated Center):
(1)离岸金融市场业务和市场所在国在岸金融市场业务不分离
(2) 典型代表:英国伦敦和中国香港
2.内外分离型中心(Segregated Center):
(1) 离岸金融市场业务和市场所在国在岸金融市场业务分离
(2) 分离目的:防止离岸金融交易活动影响、冲击本国货币金融政策的实施
(3) 典型代表:美国、日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
(二)名义中心(Paper Center):不从事实际的离岸金融交易,只是起着为在其他金融市场上发生的资金交易进行注册、记账、转账的作用。
1. 目的:逃避管制和征税,又称为“记账结算中心”、“避税港型、走账型离岸金融市场”。
2. 典型代表:巴哈马、开曼群岛、百慕大、巴拿马、海峡群岛。
四、欧洲货币市场的特征
1. 经营自由,很少受市场所在国金融政策、法规以及外汇管制的限制。
2. 交易货币是境外货币,币种较多、大部分可完全自由兑换;交易规模大。
3. 具有独特的利率结构。
4. 以银行间交易为主。
五、欧洲货币市场的构成
(一)欧洲货币短期资金融通市场:期限在1年或1年以下的,以欧洲货币为交易对象的资金借贷市场。
1. 欧洲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1)市场参与者: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2)交易方式:电话、传真、互联网等。
(3)交易币种:欧洲美元、欧洲英镑、欧洲日元、欧洲瑞士法郎、欧元等。
(4)交易规模:通常在500万到1000万美元之间,有时达到5000万美元。
(5)交易期限:一般为1天、7天、30天或90天。
(6) 利率水平:
① 特征:欧洲货币存贷利差小;各种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间的差别很小。
② 代表性的同业拆借利率: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HIBOR)、新加坡银行同业拆借利率(SIBOR)。
2.欧洲货币存款市场:
(1)通知存款
(2)欧洲定期存单(Term Deposit)
(3)欧洲可转让定期存单(Euro CDs, ECDs)
3.欧洲票据市场:
欧洲票据(Euro-notes)是借款人发行的短期无担保本票。发行欧洲票据进行融资的市场就是欧洲票据市场。
(1)参与者:票据的发行人、安排人、承销人和投资人
(2)欧洲票据的主要种类:
① 承销性票据发行便利(Underwriting Note Issuance Facilities )
② 循环承销便利(Revolving Underwriting Facilities, RUF)
③ 非承销欧洲票据:包括欧洲商业票据(Euro-commercial Paper, ECP)和非承销性票据发行便利(Non-underwriting Note Issuance Facilities)
④ 多选择融资便利(Multiple Option Facility, MOF)
⑤ 欧洲中期票据(Euro-medium-term Notes, EMTN)
(3)欧洲票据的发行费用
(二)欧洲中长期信贷市场
(三)欧洲债券市场
六、欧洲货币市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为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注入了资金,推动了战后西欧、日本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2. 欧洲货币市场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3. 帮助调节了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4. 推动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促进了国际资本的流动。
5. 推动了金融创新的发展。
(二)消极影响:
1. 使国际金融体系变得更加脆弱。
2.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各国货币政策的效力。
3. 欧洲货币市场的外汇投机活动加剧了汇率波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