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几何时,社交化电商一度被认为是电子商务平台的未来趋势,为此,以8亿用户占据移动互联网流量的社交平台微信,被视为是颠覆淘宝电商生态的最大威胁者,结盟京东、开放微信公众平台、发力微信支付,大有一番血洗拍拍电商前耻的火药味。然而,一年多来,社交电商的概念很少提及了,反倒是朋友圈电商、人人电商、微店等依托微信社交生态产生的微商引起了社交震荡。但是,好景不长,最近微商陷入了“传销化”的舆论。
从形势上看,微商目前的处境并不客观。微商作为社交电商的初级模式,能享受到流量、 信任和传播上的一切红利,然而,微商过于中心化,卖家过多的依赖平台的广告位推荐,搜索优化推荐等,此外,大多数微商都是先付款后发货,完全没有第三方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保障,这也是导致微商处境艰难的重要原因。
此次微商爆发危机,环球小编认为,这是微商向社交电商模式探索的一个比较大的障碍,如果能够跳过这个障碍,那么社交电商前景会非常美好,如果跳不过这个障碍,那么社交电商生死未卜。小编认为,目前社交电商主要面临着三大挑战:
第一:互联网巨头放慢脚步
近一年来,社交电商并没有一年前那么火爆,原因在于阿里、腾讯在这一方面的探索节奏都慢了下来,除了前端时间微博和微信的平台大战能隐隐约约看到电商布局的影子,社交电商的厮杀从气势和实质动作上都放缓了。就目前的互联网环境来说,像社交电商这样概念性的方向,如果没有巨头的掐架和布局,想发展起来势必会慢半拍。
第二:去中心化的“失控”如何玩?
归根到底,社交电商和传统电子商务生态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信任的释放,社交电商是去中心化的,但是去中心,并不代表没有平台规则引导,失控的形态本质上是更高级无形的“控制”。此次微商出现危机,微信难辞其咎,只守着产品最基本的平台规则,并没有充当一个平台方的隐形管控和引导的作用,以至于酿成“传销化”的病态恶果。
第三:SNS+电商,场景如何互通?
用户有一种潜在的习惯和意识,在淘宝平台上就会放心的购物消费,而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天然就是为娱乐消遣的。由于用户很不习惯在社交关系上染上电商的元素,因此,SNS+电商,存在一个场景过度的问题。如何自然地处理社交和电扇的关系,环球小编认为,这需要平台方在产品上的探索,也需要用户习惯和意识上的培养。
就如今的形势而言,社交电商的发展并不是那么乐观,不过过早的问题暴露,倒是能够曝光社交电商模式存在的挑战,在环球小编看来,危机是危险+机遇的合体,虽然出现了危险,但是只要能逃过这一关,那么机遇也随之而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