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盟拟取消食品“最佳食用日期”标识
据了解,欧盟将在7月1日正式提出议案,准备取消部分食物的“最佳食用时间”标识。在一些国家,消费者往往受“最佳食用日期”干扰,误以为过了最佳食用日期的食品就不可再食用,从而造成了大量食品浪费。这种误读已经导致欧盟的食品浪费达到15%至20%。“最佳食用日期”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被纠正。
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从2006年起,欧盟国家每年高达9000万吨的食品被白白扔进垃圾箱,造成了极大浪费。这其中,有15%至20%的食物是因为消费者错误理解了“最佳食用日期”而引起。
上述议案是基于荷兰和瑞典等国家所提出的建议。荷兰和瑞典在上个月的欧盟农业部长会议上指出,在众多欧盟国家,超市里销售的食品被贴上了各种“最佳食用时间”标签。消费者往往受此干扰,误以为过了最佳食用日期的食品就不可再食用,因而造成大量浪费。
在欧盟,“最佳食用日期”标签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可冷冻或可长期存储的食品,如面粉、米、油、罐头、巧克力、咖啡、茶叶等。而如果这些食品没有开封,并且保存完好,完全可以在过了最佳食用日期之后继续食用。
“保质期”标签则往往用于那些易腐败变质的食物,如新鲜鱼类和肉类等,对于那些注明开封后须在“多少时间内”食用完的食品,应该严格遵循标签提醒的时间。
欧洲环境保护协会长期关注食品浪费的政策研究员皮亚特•巴扎克表示,对于消费者和食品零售商来说,搞清楚“最佳食用时间”和“食品保质期”的区别非常必要,许多人将两者视为等同而将食物白白丢弃。
据了解,从6月3日起,日本对保质期一年以上的瓶罐装饮料、调料等的“赏味期限”标识方法进行调整,将从原先的“年月日”,改为只标注“年月”。这也是为了减少食品浪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日本调整进口食品农产品药残标准
近日日本厚生省召开了第175次进口食品检验促进会,主要对食品农产品调整药残标准进行说明。
本次对食品农产品药残标准的调整,有放宽的部分,例如参照美国标准,放宽了大白菜、花菜、西兰花中烯酰吗啉的最高残留限量(MRL值),但增加了我国出口至日本数量较大的菠菜、芹菜、蘑菇中MRL值,还将干辣椒设为强制检测项目;对鱼虾贝类增加灭藻醌残留要求,并对所有产品提高了残留限量标准;对杏子、樱桃等增加了四环素类抗生素限量要求;对所有蔬菜、水果增加了吡唑酰胺的限量要求。
日本对瘦肉精等调整了检测方法,其中,调整后检测方法要求瘦肉精的灵敏度为0.00005ppm(mg/kg),即0.05ppb(ug/kg)。瘦肉精包括克伦特罗、沙丁胺醇、特布他林、莱克多巴胺等,按照我国目前的检测能力,很难达到灵敏度为0.05ppb的要求,有关企业应高度重视新的标准,避免因标准达不到要求产品被召回。
欧盟食品安全局发布六亚甲基四胺作为食品添加剂的重新评估意见
欧盟食品安全局6月5日消息,六亚甲基四胺(HMT)是一种食品添加剂,欧盟目前只允许在波萝伏洛干酪中使用。其残留限量的最高准许水平(MPL)为25毫克/千克(以甲醛表示)。欧盟食品安全局的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补充营养源(ANS)小组并没有提供一个新提交的卷宗,而是将之前的评估、审查以及其后可用的额外文献作为此次评估的基础。
根据生殖研究得出的最大无作用剂量(NOEL)为15毫克/千克体重/天的结论,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1974)之前认定HML的每日容许摄入量(ADI)为0.15毫克/公斤体重/每日。由于数据库的局限性,小组无法得出的ADI值。小组得出的结论是:在波萝伏洛干酪使用HMT的残留量的最高准许水平(MPL)为25毫克/千克(以甲醛表示),不会构成安全忧虑。然而,小组认为任何HMT准许用途的增加或者将其残留量的最高准许水平(MPL)提高于25毫克/千克(以甲醛表示),均需要新的毒性数据以及用量和对体内甲醛含量影响的评估。
欧盟发布有关食品接触塑料材料和制品的新规定
2014年3月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EU)202/2014号法规,对有关食品接触塑料材料和制品的10/2011号法规进行了修订,主要修订内容包括:一是新增2种可用于制造食品接触材料的单体;二是明确了双氰胺单体的特定迁移限量为60mg/kg;三是将原有物质1,3-苯基二甲胺的限制,由单独迁移限制改变为与新增物质间苯二甲基异氰酸酯共同限制,特定迁移总量为0.05mg/kg;四是对限制说明等进行了更新。
该法规将在发布20天后生效,并设定执行缓冲期,即在2014年3月24日以前合法进入欧盟市场的塑料材料及制品,即使不符合该法规要求,也可以继续投放市场至2015年3月24日,直至存货销售完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