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们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加快,在很多城市中也有很多博物馆的兴建,推动者文化的发展。但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举办主体的结 构悄然发 生变化,推动博物馆发展的力量呈现多元化状态,人们对博物馆的认知,也从文物保护机构向具有特定功能的文化场馆变化着。这让关心博物馆事业 发展的人们喜忧 参半,喜的是博物馆数量快速增加,博物馆规模愈加壮大,博物馆发展的物质基础愈发扎实﹔忧的是博物馆举办者将博物馆视为“场馆”,从 而模糊了博物馆的组织 特点,忽略了博物馆的基本业务建设,扭曲了博物馆的社会责任,误导了公众对博物馆的认识。我们要大声疾呼,博物馆不是“场馆” ,博物馆的价值不在于其馆舍 的大小和设施的档次,而是要看博物馆对其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响应和为此做出的努力。
将博物馆视为“场馆”,将严重扭曲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方向。
首先,从博物馆建设来(http://www.gd-adg.com/)说,将博物馆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础性文化设施,尽管有助于为博物馆预留建设空间 ,特别是可以在城市重要地域安排博物馆,有利于提升博 物馆的社会影响,但却不能忽视将博物馆视为“场馆”的负面影响。只关注“场馆”的数量和面积, 会导致盲目建设、场馆闲置、展陈不精等问题。前几年台湾地区 对地方“文化馆”闲置的批评,近两年社会媒体关于博物馆“建与养”的议论,应该是此类问 题已经显现的警示。
其次,片面强调“场馆”,将会 严重影响博物馆的业务基础,削弱博物馆的整体实力。当前一些博物馆强调“展示”,一些科技馆关注“科普”,将博物 馆作为单纯的“展示”场地,或是从事单一 业务的场所,使得一些博物馆不得不依靠外来展陈撑门面,不得不依靠所谓大制作的现代数字展示手段,不得不依 赖社会的独立策展人做展览。近来社会上对博物馆 展陈空洞乏味的批评,一些美术馆人士就“美术馆”向“艺术博物馆”转型的讨论,正反映出有识之士对“ 场馆”之说的反思。
再次,将博物馆视 为“场馆”将严重影响博物馆专业队伍的建设。“场馆”作为资产和设施,对它的管理要求更多的是保值和增值,是场馆的使用率和周 转率,场馆管理所需要的是资 产管理和设施管理人员,为吸引人们利用场馆,还需要市场营销人员。这种从业队伍结构,对博物馆来说是本末倒置的。近年来 ,许多博物馆的专业人才流失,一些 人抱怨博物馆专业人员收入低,不能不说也是由于一些管理者将博物馆作为“场馆”经营的后遗症。
最后,ADG机场所认为我国博物馆进入快速扩张的阶段,保障 博物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将博物馆作为“机构”来建设,要认识到博物馆是有生命 力的有机系统,是承担着特定社会责任的社会公益性组织。博物馆以机构 为主体与社会进行沟通,通过博物馆专业人员的征集、研究、保护和传播等专业活动 实现博物馆的社会责任,开展博物馆展陈等社会教育活动体现博物馆的社会贡 献。博物馆收藏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责任的专业工作对象,是博物馆专业活动的 基础和载体,它更多发挥的是工具作用,而不是博物馆存在的目的。博物馆馆舍,是 以人工构筑物的形式,围合并确定了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理空间,这一空 间是实现博物馆机构社会责任的资源之一,应该是为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服务的,应该是由 博物馆业务人员掌控的,应该有助于博物馆及其业务人员与公众的 交流互动。近年来,随着网络和移动通讯的发展,博物馆的服务界域已远远超出了馆舍的物理界 限,“场馆”已不再是博物馆类机构的代名词。
(更多化建筑设计请登陆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ADG建筑设计研究院(机场院)http://www.gd-adg.com/AboutUs.aspx)
为业界提供规划、建筑、室内、景观全方位的设计服务,以及可行性研究、钢结构、数值风洞、幕墙、设计监理等高端咨询服务,并具有丰富的中外合作和总包 设计经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