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每个新手,在刚进行业的前3个月,基本都是这样一种状态:疯狂的在贴吧上搜集方法,崇拜长者,不断的发邮件,极其渴望的想要拉拢到客户。
然后在3个月-1年之间,平淡无常的日子占了大多数,但是告诉自己要坚持!终于有一天!好不容易拉倒1个客户!虽然单子不大,但是充满希望!于是又斗志满满的告诉自己坚持下去!
随后的1-5年,差不多一年能开1-2个客户,另外有一部分人离职,又有一部分人运气好就抱着自己的“存货”继续生存下去。
当然,这5年期间,没少在外贸论坛上看励志贴、长老帖,参加各种学习小组,和外贸小姐妹一起吐槽环境和局势的种种不顺。
如果你是上述的这种人,恭喜你,你一辈子都赚不了什么大钱了。根据互联网数据,截止2017年3月,在采集了近10000份来自不同城市的外贸人员,他们的工资如下图:
并且和工作年限有非常大的关系:
在十年前,在外贸行业如火如荼的时候,遍地都是钱!信息不发达、交通不方便、国外需求大、中国行业竞争少,能不赚钱吗?大家都是带着订单来展会的,只要质量态度都好,单子基本都能成。但是到了08年,也就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国外购买力缩水,但是中国人有一个不好的地方:看到哪里赚钱,大家都一拥而上,直到把这个行业吃干净,许多国人哪里懂金融危机啊(这也跟中国的经济政策有关,我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比其他资本国家小的多,市场也还算稳定),看到你赚钱我也不能落后啊!于是行业竞争又上去了。再加上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普及,市场自然而然也就越来越不好做了。
我们在感慨行情不好的时候,会分化出2类人,第1类是:抱怨→忍着 →40%
第2类是:抱怨→改变 →10%
前面说到,有一半的外贸人、企业在市场不好的苟延残喘,离职的离职,倒闭的倒闭,但是到了这里那剩下的50%就只剩下10%能够赚大钱了,我给大家画了一张图:
如果你是10%的企业,我不用解释这张图你也能明白我想表达什么
如果你是50%的企业,这篇帖子就是为你写的
如果你是100%的企业,那么我建议你可以改行做做别的行业了
(请不要将企业比例和图片的比例联想在一起,图片只是一个模拟概念。)
什么意思呢?我们大多数人都以为“经验”很重要,我们常常听到“我吃的盐比你米还多”、“我跨过得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这件事情就是这样,就是一种感觉,你再多积累积累”、“我都做了十几年的XX行业了难道你还不信?”这些都是经验决定论
其实我不用去证明,大家伙都能明白这几句话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是又不懂该怎么去反驳?答案就是:数据。
其实,我们都拥有很多数据,但是50%以上的人只是把它们当做摆设。因为大部分人急着叫卖,急着涨粉,急着成交,急着融资5000万,没有足够耐心研究细节。你的资料库里有多少1000万以上资产的客户?有多少已经连续好几年盈亏的老客户?你开发过的客户男性居多还是女性?你跟踪的客户喜欢白天上网还是晚上上网?这些都是数据,但是我们都没有去做过分析,也许你以为前几个问题好做分析,只是因为你懒,但事实上,现在的科技,实现以上全部问题完全绰绰有余,更甚者,可以分析出人的性格、口味、喜好、决定......
说来说去,人其实就是由无数个数据构成的。
说了这么多,我来分享一些实例吧:
一个做零食电商的客户,有近千万用户,可是购买进口食品的却不多。如何让更多的人购买进口食品呢?之前,传统做法是对照后台数据,看看购买进口食品的人主要是哪些,了解到是25--30岁白领的女性,然后对全网的这些顾客针对性宣传。
而这样做仅仅是对过去销售数据的进行统计,用过去的销售结果决定未来,容易让企业锁定在以往的错误之中。那些没有购买的顾客,也有可能是进口零食的消费群体,只不过习惯于在其他渠道购买而已
用数据洞察,要做的是去判断顾客会如何决策。通过沟通,客户决定放弃传统方法,改为询问顾客的食品偏好、娱乐活动、生活习惯等一系列问题。经过半个月对五万多名顾客的访问,结果和后台销售数据完全相反,有购买进口零食需求的主要人群是18-25岁男性,而且,他们还有一个普遍爱好,喜欢看游戏直播。于是,这个客户就转换了宣传渠道,和游戏主播合作,在游戏直播平台投放广告。数据显示,在这次宣传以后,国外零食的销售额比上季度提升将近一倍,尤其是泰国肉松饼,销售量提升超过六倍。
这就是前面说的 经验+数据 的模式,利用数据 我们能够得到更多以往经验看不到的东西。并且,用数据,我们可以大幅度的提升效率、扩大资料库、寻找目标客户...... 这些都是后话,最重要的是:数据一定是未来企业的支撑,没有数据就没有企业的未来。
(如果反馈度高,我再谈谈 最终极的 纯数据的 运行模式)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