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眼全球,在任何一个国家,工业都是一支不容忽视的中坚力量。中国没有经过完整的工业进程和周期,当互联网时代来临,我们的现代工业基础还很薄弱,还有进步的空间。中国工业转型将迎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期。
由于资源诅咒,依靠要素驱动的传统经济发展动力正在耗竭,“十三五”期间实现稳增长的根本,在于抓住互联网时代的机会,发展工业4.0,助推中国经济向效率驱动的转变。工业4.0的发展模式有很多种,德国用制造业繁荣,美国用互联网的加速。虽然西方工业强国家战略不径相同,但道路相似。工业4.0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跨越工业4.0,必须实现自动化,关键在于工业机器人。
工业4.0还有多远?
国务院早前出台《中国制造2025》纲领文件,全面部署制造强国战略。明确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2035年制造业达世界制造强国中等水平,新中国成立一百年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中国制造2025需要实施并型战略:全球制造业处于重大变革之中,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但是仍然存在各种问题,亟待转型升级;我国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产品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附加值较低的产品,我国制造业发展不均衡,整体生产力大体处于工业2.0走向工业3.0的阶段。因而,中国工业4.0将是长期过程,还需稳扎稳打,工业2.0要补课,工业3.0需普及,工业4.0得示范。以机器人为前提的智能制造技术和方向,将助力工业2.0补课和工业3.0普及,促其迈向工业4.0,并在工业4.0示范中,发挥引领、移植的双重作用。
工业4.0的关键是工业机器人么?
工业4.0将经历生产制造自动化、流程管理数字化、企业信息网络化、智能制造云端化四个过程,因此,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变革是实现工业4.0的必要条件。作为实现自动化重要一环的机器人,其发展将是工业转型的重要抓手。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有望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关键。中国经济面临新挑战,增速几乎降至24年以来最低,投资减少,信贷收缩,工业减产;劳动力市场上,中国人口结极呈现倒金字塔,劳动力成本上升,自动化成本下降,机器人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趋于一致;同时,中国的自动化水平只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67%。借助机器人提高生产力和效率、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环境的安全性、并帮助解决环境问题的挑战,是中国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事实上,机器人密度与工业生产率正相关。中国制造业环境尚处于婴儿期,机器人时代还未真正到来。而工业机器人有望解决中国制造业的现实困境。生产周期上,柔性生产技术使制造商有能力及时应对市场变化,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竞争力;生产效率上,机器人可以提高产能,改善产品稳定性,节省空间,减少招工困难;能源效率上,机器人可以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及成本。
工业机器人的好时代到了么?
作为智能智造重要一环,工业机器人在“十三五”期间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机器人应用范围持续扩大。一方面,工业机器人将从“高大上”的汽车、装备等应用行业延伸到传统制造业;另一方面,传统服务行业机器人市场目前几乎尚未被开发。2014年中国机器人市场中,按照应用行业分类,工业机器人仍主要由汽车行业的需求驱动,汽车及零配件行业市场仹额占据半壁江山,食品加工等服务类机器人虽有加快增长,但国内真正运用机器人的服务型企业数量不足1%,机器人向服务领域的延伸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
服务机器人有望成为新蓝海
未来服务机器人的行业规模或将超过工业机器人,成为新蓝海。虽然,服务机器人产业远未成熟,核心技术欠缺,创新不足,技术、价格、人才都面临瓶颈,但是未来发展潜力可期。我国服务机器人或迎来机遇期。
市场方面,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残疾人群体数量巨大催生助残机器人需求、机器人进入家庭成为必然趋势;政策支持方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专题、发改委及地方政府的政策及基金支持;产业基础方面,云联网及物联网产业发展全球领先、智能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形成体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的投资创业环境。
随着我国将“工业结构升级与优化”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国制造业高速发展,行业互联网化改革已经成为未来工业发展的大趋势,在此背景下蓝采和采购网——工业品交易采购电商平台璀璨亮相。蓝采和采购网,致力于为工业制造企业及供应链上下游终端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采购、销售、支付、物流、质检及金融等相关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基于“工业4.0”及“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立志推动互联网与工业制造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企业网络化、数据化、智慧化水平,加深产业链合作,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完善订单汇聚、生产分配、协同制造系统的新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