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gzhan2015 发表于 2016-3-22 13:40:47

迎展:让展会互联网范儿

相信迎展,共同发展
展会,对于各位来说,不知道意味着什么,展会的社交和交流是它的价值之一。对于展会来说,它是商业项目合作推广里面的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营销手段,当然也是一个有效的传播手段。在互联网到来的时候,我们其实看到有很多传统展会是越办越差了,除了个别热门的领域话题之外,展会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差,口碑越来越差。

展会作为一种重要的营销甚至是成交手段,在长期以来被很多行业使用,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随着信息沟通越来越顺畅,不仅展会受到了一些影响,而且以专业市场为代表的商业模型都受到了冲击。这个和互联网的传播有很大的关系。把展会营销这种场景化的营销手段切割,大概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叫以营为主的,一类叫以销为主的。

随着互联网和国际电子商务、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以销为主的展会其实效果越来越差,越来越难以为继。发现随着网上交易平台越来越多,网上询盘越来越多,展位越来越卖不动,然后廉价折价的两万三万也开始卖了,最近的展会确实是越来越差了,以销为主,现场成交签约往往变成了一个面子工程,是凑数的,大家实际上越来越不依赖这种方式集中选择和成交了。但是在展会营销的另一方面还有一类叫做以营为主的展会,往大了说,包括我们今天看到的世博会,园艺博览会,互联网——积客公园搞的一些展会等等,这类展会不是以签约销售、现场成交为目的,而是以传播、体验,以推广为目的,这类展会在互联网时代你会发现,其实不是越来越没有价值,反倒是越来越有价值了。

对待一个会议,对待一个展览、展示要看的是什么呢?看目标结果导向。甚至原来以营为主的展会,原来几乎都没法用的一些企业今天可以用好它,作为一个好的营销手段了。大家知道,假如你以宣传、推广、展示为核心的话,这个展以营为主,有效没效其实在传统的方向不太好评估,怎么评估它有没有效果呢?主要的办法就是两个,第一个传媒上有没有宣传,有没有人替我传播这件事情?会不会通过一次展会让更多的目标受众知道?

为了做到这一点,营销学的展会越来越变成一个大脑绑架式的,如果今天不参展了,就容易让客户猜想这个玩家是不是退出了。所以就变成了对面向中层以上企业的存在感绑架。

参加展会怎么评估参展的效果呢?最后只能变成什么?换了多少名片,拿了多少家企业的名录信息,发放了多少资料,然后送了多少赠品,只能用这个东西来衡量有没有人知道了我。无论是在媒介传播还是现场诉求,这两个指标上,其实第一较为虚。第二的问题是什么呢?第二的问题是门槛高,没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运营成本参加展会,基本都是赔本,还不见得赚吆喝。

由于这个事情越来越流于形式,所以就导致一个结果,展会变成了一个不得不干的尴尬的事,不去好像没有存在感,去了吧又没啥用,所以经常看到,好多人就是反正必须干的事,花点钱吧,花个几万块钱参个展,派几个人去一去,坐在展会里面的人也没有热情去介绍,然后来问的人也懒得搭理,反正基本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磨洋工,这种展会一点意义都没有,这就是传统展会越来越无效的道理所在。

但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刚刚我们所说的这些问题是有机会得到根本的解决和逆转的。因为今天第一点,媒介传播的通道,你可以不完全依赖于传统的媒体了,自媒体的传播效果事实已经越来越好,你可以不靠记者不靠编辑,照样传播和发稿,所以一个精彩的展示,得到展示的机会和传播的机会可以不依附于原来的媒介的费用。当然坏事传是更容易的,一个好的企业和展示,是有机会广为传播的。除了传播门槛降低之外,这个展会是一个现场展示情景化营销的绝对好的手段。而这种情景化的营销,如果做到了效果,企业的价值不是发出了多少个购物袋,是让真正感兴趣的人现场被打动,现场留下深刻印象,并且随手拿起他的手机来微信微博传播扩散出去。情景化的营销,体验设计要有趣,能玩,可晒,这将会让展会的现场价值扩大。

大部分大会组织者都喜欢传播自己,而很少愿意努力将传播的对象和主题,变成参展者的产品和服务,这是所有原来传统展会最致命的一点。为什么雷军的一个发布会会引起那么大的轰动呢?难道说场景化的营销没有效果吗?这是非常非常有效的一个手段,但是搞场景化营销品质和参与的人的脑子要与时俱进,要学会用互联网的手法去做。还是我们讲过的老生常谈,要抓住你产品对客户群的痛点,并且把它充分彰显出来。这个彰显的要通过一个好的有趣能玩可晒的体验让人感受到,并且让它有利的传播出去。

今天是互联网时代了,一切的产品都是媒介。你的产品上一定要打二维码,当然不是只要你打了二维码你产品变成媒介了,你产品使用体验应该成为一个好的传播素材,然后让所有到现场的人帮你传播。如果做成这样的方式的话,那么刚才我们所说的两大衡量指标就慢慢变得可追溯了。其实你既可以关注参展之前、之中、之后各种传统媒介的报道和曝光,更可以关注现在打码,微博、微信、公众帐号,引到某种活动页面带来的实际流量和行动。更加应该关心的是在自发性的口碑传播中被传了多少次带来什么结果。虽然以营为主的展会是以传播,宣传为第一目的,但是行动远远大于认知。如果只是传播带来了认知,没有促使他完成行动,这样的传播是无效的。所以,展会这种场景式的营销,除了能传播之外一定要动作指引。不光是关注,最好有一个很好体验入口。一个行动捷径,一个链接提前做好准备。现场展示、现场演示,可以下载我提供APP,这应该是努力去设计的目标,不要以发出多少资料作为现场展示的成果了,那个早就已经OUT了,应该去算到底多少人到达我的展位,然后跟我交流的参与展示的有多少人,参与展示的多少人拿出手机来立刻采取了传播的行动,参与传播,然后关注帐号的人。这个从认知到结果导向的闭环漏差斗才是我们始终追求的东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迎展:让展会互联网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