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些有趣的归类及其思路
预归类,一个不为圈外人所熟知的行业,在普遍情况下,提到物流,提到报关,人们最多会想起辛勤劳作的报关员,风尘仆仆的卡车司机。实际预归类是一个存在许久的圈子,我们沉浸在书本的海洋,游离在丰富的产品信息中,负责为客户辨别及选择最适合自家产品的申报税号,而税号恰恰影响了后续的申报包括监管条件,税率等。所以,我们归类师都隐藏的好好的,但又无处不在。说了这么多,小编其实想告诉大家,在归类的圈子里确实存在着很多大神,而今天呢,我就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觉得有趣的归类案例及思路。
分享如下:
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橡胶”,而这些“橡胶”从归类定义上属于《税则注释》第39章,关于“塑料及其制品”的范畴。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解一些特别的“橡胶”制品。
氟橡胶(密封圈),主要成分为65%氟橡胶和35%填充辅助剂,其中氟橡胶的主要成分为二氟乙烯六氟丙烯聚合物,辅助剂为了增加硬度等性能。加工工艺:氟橡胶生胶与辅助剂混合,经过密炼、出片、模压和高温硫化后成型,再经过烤箱烘烤,最后去除毛边。
首先让我们来考虑40章的“橡胶”
先看下40章总注释
橡胶的定义
所称“橡胶”,其定义见本章注释一。在协调制度的本章及其他章中如无特殊规定,所称“橡胶”仅指下列产品:
一、天然橡胶、巴拉塔胶、古塔波胶、银胶菊胶、糖胶树胶及类似(橡胶状)的天然树胶(参见品目40.01的注释)。
二、本章注释四所列的合成橡胶。此类不饱和合成物质或注释四(三)款所列物质(为未硫化原料)的胶样经用硫磺硫化后,应符合注释四所述试验的延伸及回复要求(参见品目40.02的注释)。如果进行试验的胶样含有注释四规定不能含有的物质,例如,矿物油,则必须以不含有关物质或已将这些物质除去的该种材料进行试验。对于不能进行前述试验的硫化橡胶制品,则应以制成该制品的未硫化原材料胶样进行试验。但根据定义,聚硫橡胶可视为合成橡胶,这种橡胶可免予试验。
除上述总注释以外,还有一段十分重要的章注,如下:
四、本章注释一和品目40.02所称“合成橡胶”,适用于:
(一)不饱和合成物质,即用硫磺硫化能使其不可逆地变为非热塑物质,这种物质能在温度18~29℃之间被拉长到其原长度的3倍而不致断裂,拉长到原长度的2倍时,在五分种内能回复到不超过原长度的1.5倍。为了进行上述试验,可以加入交联所需的硫化活化剂或促进剂;也允许含有注释五(二)2及3所述的物质。但不能加入非交联所需的物质,例如,增量剂、增塑剂及填料;
(二)聚硫橡胶(TM);以及
(三)与塑料接枝共聚或混合而改性的天然橡胶、解聚天然橡胶以及不饱和合成物质与饱和合成高聚物的混合物,但这些产品必须符合以上(一)款关于硫化、延伸及回复的要求。
再让我们反过来看一看我们的产品。
氟橡胶,该商品属于饱和聚合物,氟橡胶是通过反应脱去氟化氢,从而形成双键进行硫化,并不是聚合物本身就含有双键,因此该商品归入第三十九章。
也就是说,氟橡胶,其本身在未脱去氟化氢的情况下,是无法硫化的。也就不符合40章关于橡胶需要被硫化使用的规律。
类似的情况还适用于硅橡胶,是指主链由硅和氧原子交替构成,硅原子上通常连有两个有机基团的橡胶。其根本为聚硅氧烷,
而聚硅氧烷在《税则注释》中,是被具体列出来的。
如下:
39.10 初级形状的聚硅氧烷
本品目的聚硅氧烷为无化学定义的产品,其分子中含有一个以上的硅-氧-硅键,其硅原子上有直接以硅碳键相连的有机基团。
本类物质具有高度稳定性,为液体、半液体或固体。产品有聚硅氧烷油、脂、树脂及弹性材料。
也就是说硅橡胶的初级产品首先考虑39.10,而由其制得的制品首先考虑39章,而不用根据俗称“橡胶”进而考虑40章。
最后分享一组有趣的“兄弟”——三元乙丙橡胶 &二元乙丙橡胶
三元乙丙橡胶EPDM,是乙烯、丙烯和少量的非共轭二烯烃的共聚物,是乙丙橡胶的一种,在侧链中含有不饱和双键。
二元乙丙橡胶EPM,乙丙橡胶是以乙烯、丙烯为主要单体的合成橡胶。
前者为乙烯、丙烯和少量的非共轭二烯烃第三单体的共聚物,以EPDM表示,后者为乙烯和丙烯的共聚物,以EPM表示。二元乙丙橡胶由于分子不含双键,不能用硫磺硫化。
所以二元乙丙橡胶首先考虑39章,三元乙丙橡胶首先考虑40章。
以上就是今天小编想和大家分享的产品和归类思路,日常生活中确实存在着很多思维惯式。但小编希望大家明白,归类是一门系统科学,随着小编自我的深入理解,又会觉得归类是哲学。
明显违背常理却又恰巧符合真理。
商品归类万万不能以点盖面,也不能单靠品名归类,要结合章注、类注、品目注释做综合性的考虑,得出结论。同时也要考虑为什么会这么分类,为什么非要把“二元乙丙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划分成2个章节,这背后都有贸易统计,产品特性,技术扶持等更深刻的意义。
人气呢,大家活跃起来。动起来更精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