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LMWKJ6 发表于 2019-7-31 16:47:26

亚马逊运营之难,难在选品!在亚马逊上如何选品?

首先讲一讲亚马逊选品的逻辑
我看到很多新手选品既没有选品的依据,也没有选品的逻辑,完全凭感觉,感觉好像看不对眼就放弃,这样的操作方式只会出现在“无知者无畏”的新买家身上;亚马逊流传着一句玩笑话“亚马逊选品有个别称叫摸奖,往往是十摸九不中”说的大概就是这种卖家;大家一致认为在亚马逊上“七分在选品,三分在运营”:所以我们常说,亚马逊运营之难,难在选品;
那么下边我们就说一说在亚马逊上如何选品?
如何从中小卖家的选品样本中发现刚需选品
有卖家打电话很兴奋说让我们看一看他现在的经营情况,在他的讲述中,了解到他这边店铺只有五款产品,但这五个产品可不是随意的选择,每一种都是经过多层次选品和筛选之后保留下来的;每款都有很高的利润;

而他运营中的几个特点:刚需产品,反复适销,产品升级有的学员会说,我按照你的要求选择了产品,但是不行,问他什么产品,她说手机壳,因为人人都要用;你这么理解刚需产品,我只能很是无语;
手机壳固然是很多人的刚需产品,但是作为卖家,我们更应该知道的是,很多人潜在需要的条件包含这么一层,那就是每个需要手机壳的客户,他们需求点不同,有人喜欢红色,有人喜欢蓝色,还有人选择硬壳,有的选择软的,客户选择的多样性,造成的结果就是,作为卖家即使你准备1000个款式,也不能满足你面对的这个客户的需求;客户不选择你的理由可能只是简单到一句“我不喜欢”;作为卖家,遇到这种情况只能无奈;
但是做手机壳一定不行?也不是的,确实有专卖手机壳的卖家在亚马逊上每天出货千单以上。很羡慕?可如果我告诉你,日出千单以上的卖家,他们店铺的手机壳超过15000个SKU,你是否还羡慕?累死你!

想说的刚需产品是指产品首先是能够解决用户的某方面功能型需求不可缺少的物件;同时客户在选择产品时不会因为过多在意产品的款式,外观,颜色等要素,即用户对功能性的追求大于,外观,颜色等主观要素的追求的产品;这类产品买家买的随意,卖家卖的省心;
举例来说,Kitchen Timer{厨房计时器},我们模拟一下场景,当你考虑如何把晚餐做得更美味,对火候把握更精准的时候,你计划为厨房添置一个厨房计时器,在这个场景下,你真的在意颜色,款式,等这些外在条件吗?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真的不在意;
这才是想说的,想让大家理解的刚需产品,重新整理一下我们的思路,当思考一件产品的时候,如果你需要的是功能,而没有其外在因素的吹毛求疵,反复挑剔,这就意味着发觉到了一个满足市场某种需求的刚需产品了;
对大部分卖家尤其是中小卖家来说,选品的第一步不要纠缠于所谓的研发驱动,不要高估自己的眼光,而是要把选品放到平台热卖品上;平台热卖品本身就意味着较大的销售市场量,而且已经被消费者认可,卖家不需要培养市场,只需要做好销售就可以了,成交和销量就是激励我们向前的驱动力;

选品,是一个试错试对的过程有很多学完会在说选品成功后的喜悦心情,按照学员说的“我没想到可以卖到那么高的价格,利润会这么好”任何一个选品的过程,其实都包含两个步骤:第一步:选择刚需的,市场容量大的,利润高的产品;第二步:针对选择的产品通过平台上竞争对手们的分析{包括价格,款式,好评,差评,销量评估等},确定自己在具体产品上的选择;第一是确定方向,第二是细化产品;
没有谁可以保证选出来的产品一定是爆款,有时候别人卖的好的产品,你不一定卖的动;所以这是一个概率问题;当然,选择的方向和思路对了,成功的概率也就更大一些;既然是概率,那就又引出一个问题———数量;量大是制胜的关键,选品的数量越多,成功的机会越大;一个产品不成功,另一个成功了,这样也是不错的;
在很多大卖家交流中发现,基本上卖的好的产品,大概只是整个店铺总产品数量的百分之二三十而已;
所以,卖家想要取得运营商的成功,品的技术还是有必要的,这里不是你一定要铺货几千条,最少也要竞选四五十条。

小编LMWKJ6 公众号“老猫玩跨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亚马逊运营之难,难在选品!在亚马逊上如何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