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贸易之间的问题及原因
中印贸易之间存在贸易商品比较单一、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低下、双边贸易纠纷频发等问题,问题原因包括两国间政治问题(中印边界问题、地区霸权问题等)、中印要素禀赋及比较优势相似性仍较强、中印经济互补性未能发挥、印度贸易关税壁垒等保护主义较强、印度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导致对外贸易依存度不高、文化观念及宗教信仰的差异等。
印度外贸风险
近来一位外贸小伙伴告诉我,他一个私下关系较好的印度客户,合同签好了还要再有一个折上折,竟还用友情来迷惑他:“你不帮我谁来帮我”,而他居然信以为真了。
与印度人做生意的商友们都会知道他们真的是太能砍价,回盘也是大惊小怪的一口一个“very expensive”、“are you crazy ?”,但他们往往还追求上佳的产品品质,他们简直是理所当然的想要”最低的价格,极佳的品质”。
印度人有时候比较爱吹牛,告诉你自己的订单很大,合作完一单还会有许多单,你也以为自己仿佛以后要坐在金山上了,可结果是他们的订单量很小,而且极有可能就是不下单。
部分印度客户重合同履义务的观念还是较差,即是签订了合同还会要求你再最后给个折扣,付款还会拖拖拉拉,往往你就要一遍遍催啊,这就很让人头疼。
【贴心小建议】
1.在支付条件方面,应该坚持付款方式为即期信用证为主,并尽量避免托收的结算方式。
2.在贸易术语方面,FOB能不用就不用,因为FOB方式下,印度一般有指定货代,货代和印度人关系较好的话会听印度人的话,很有可能不用单据,便将货给收货人,这时往往由于收货人没付完,正本货代提单还在发货人手里而造成货已被提走。建议签一份证实的保函:不签SWB提单,不无单放货。
3.仔细核查信用证条款,检查是否有软条款或不明确或存在争议的条款,有以上情况要修改信用证。
4.对于与印度人在新加坡或中国香港开办的皮包公司达成的合作,要核查中间商的资信, 分清责任,按规定的法律程序办,近几年,由于中间商在其中做了手脚,发生贸易纠纷,索赔甚至违反印度有关进口的法律、法规的例子已有很多起,建议找专业征信机构对中间商资信进行调查。
5.出口商一旦需要办理退货手续,需要在印度海关规定的港口仓库存放时间内(即海关对其拍卖前)办理。收货人需要在货到港口后30天提货,如不能则需要申请延长收货,如延长后仍未提货或作出任何说明,海关将对货物进行拍卖,尽量避免出现退货的情况。
6.印度法律允许进口商不付款不提货,也就是说有不法分子有意以质量问题等理由不付款不提货,货物在海关仓库免堆期后被海关拍卖,而原买家对货物有优先购买权,且出口商要求退运需要进口商向印度海关提交退运要求的书面证明,进口商常常大幅压价以求得货物。针对这种情况,要求出口商重视第五条列示的在存放时间内及时办理退运手续,或在合同条款中加入避免此种“钱货两空”的有效条款。
7.对印度银行开出的信用证要保持警惕,单据细节要求较多,也可能存在需要双方均签字才有效之类的软条款,附加条款里也经常要求“显示与进口许可相关的IEC编号或ORL编号。
8.注意审查印度收货人开证行的信誉,因为会出现收货人与银行勾结找借口拒付的情况,因此建议找专业机构调查开证行的资质及信誉情况。
9.由于印度海关办事效率低下,港口装卸能力较差,建议订舱时申请14天免费用柜。
10.签订合同后不要马上组织生产,即使印度客户催你马上生产并保证回国后马上开信用证,可往往一走,就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你一催他他就会说:哎呀这个那个原因反正是说不清的原因,所以一定要收到预付款再准备生产。
网络
页:
[1]